“打开‘学知星’智能体,输入一个成绩单,就可以自动读取表格内信息,实现简单的成绩分析功能,并给出学习建议,该智能体预计学情诊断精准度达92.6%。”近日,在宁波市首届中小学教师AI+教育智能体应用培训成果展示会上,北仑区绍成小学教师钱世伟展示了他搭建的三个智能体。
在当天的成果展示会上,69位参训教师化身为“教育场景架构师”,带来了智能教学、英语口语小哪吒、思维导图一键生成、数智赋能心导师、校门口停车管理等36个精心准备的智能体项目。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重构教育生态,宁波市教育局抢抓先机,启动首届中小学教师AI+教育智能体应用培训。
本次培训创新“理论+实战+应用”培训模式,提供“基础+提升+个性”三级课程体系,让学员以实战为核心,成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践行者” 和 “传播者”。通过培训和实战,助力教师实现从“工具使用者”到“场景设计者”的超越,要求教师能设计教育和管理的人工智能场景,最终完成智能体辅助教学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首创了“智能体开发工作坊”,参训教师化身教育场景架构师,从学情诊断到校园治理,从心理辅导到精准教学,参训者需在48小时内完成智能体原型开发,实战转化率达100%。
在实战应用的导向下,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育场景智能体纷纷亮相,激活了一池春水。
“该应用能实现教案设计和命题生成自动化,减少教师重复性工作,智能成绩分析功能可以提供精准教学建议,助力教师高效备课。”宁波效实中学教师林秋慧及其小组设计搭建了“教学相长智能教学助手应用”,构建了教案设计、命题生成、成绩分析三位一体智能系统。
“在全员导师制的背景下,我们想制作一个让每个心导师都能快速上手的智能体,守护学生健康成长。”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教师岑宁宁及其小组成员根据鄞州区按照师生比1:15组成心导师队伍的要求,搭建了“数智赋能心导师”智能体。该智能体能根据学生情况描述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并给予可行性危机干预建议。该智能体已累计生成个性化辅导方案2300余份,AI介入准确率达89.3%。
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王渊老师团队设计制作了“校门口停车管理”系统,在学校上学和放学时段,通过智能体精准识别校门口家长接送车辆,高效管理停车秩序。该停车管理系统上线后,家长接送车辆周转效率提升3倍,有效缓解了校门口交通拥堵。
“在人工智能浪潮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教师的AI素养,已成为推动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次培训从基础工具应用到智能场景设计,形成了“理论奠基—实战攻坚—伦理护航”的完整闭环,36个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系统呈现了智能体技术赋能精准教学、个性学习、教育治理的创新图景。
据了解,本次培训还在机制上进行突破,构建“星火燎原”辐射体系,将通过AI讲师团、云校工坊、智能体展演等形式,形成“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全员覆盖”的立体网络。当前,首批受训教师已签约成为区域AI教育火种,将逐步实现从“个体探索”到“区域引领”,辐射带动全市中小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俞奇峰)

宁波首届中小学教师AI+教育智能体应用培训现场。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供图

宁波首届中小学教师AI+教育智能体应用培训现场。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供图
作者:史望颖 俞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