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知识产权服务已成为长春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在长春新区,省内唯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正以强劲的动能激活区域创新生态,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勾勒出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区答卷”。

截至目前,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已备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速集聚,达到99家,涵盖代理、运营、法律、金融等全链条服务。未来三年计划增至120家,从业人员达1200人,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持续释放创新活力,经济效益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营业收入增幅达184%。其中,2024年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1.06亿元,同比增长31.44%,增速远高于长春市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
同时,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专利培育成效显著。入驻机构累计服务企业17882次,服务覆盖高新技术企业2988家,各类“专精特新”企业1046家。截至2024年底,长春新区有效专利量达到28359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高达13172件,占长春市总量的39.45%,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70件,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5倍。

平台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长春新区已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并整合光电信息、新材料、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知识产权法庭,形成“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生态。
据统计,在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备案的99家服务机构中,新注册机构达到34家,其中从域外引进的服务机构17家,占比50%。新注册的机构中专利代理机构15家,占目前全市专利代理机构的26.32%,有效弥补了长春代理机构数量不足的短板。中知珺德作为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的运营单位,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成为全省首家获批的民营企业。

如今,长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通过三年建设,实现从“物理集聚”到“生态融合”的质变,经济效益与创新动能同步跃升。营收破亿的里程碑,标志着其已成为架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跳板”。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雁秋 张和力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