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忠芳
“5+2”“白加黑”是许多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忙碌实则是“盲碌”,空耗精力、干劲,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幸福感缺失,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事业健康发展。
“盲碌”下的人们看似一刻不停,实则忙得无效,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如部分地方存在任务层层加码、责任无限下压的问题。上级部门在下达任务时,缺乏对基层实际情况的考量,一味追求数量和速度,却忽略了基层干部的实际承受能力。基层干部面对如山的任务,只能疲于奔命,在各种事务中挣扎,根本无暇顾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只能“盲碌”。
此外,盲目崇尚“加班文化”也助长了“盲碌” 之风。一些单位认为加班就是敬业,不加班就是不努力,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干部们为忙而忙,陷入忙而无功、忙而无益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不仅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消磨,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效率。
“盲碌”现象的出现,暴露的是形式主义和管理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一些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缺乏对实际需求和目标的深入思考。同时,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任务分配和绩效考核体系,无法合理地评估干部的工作成果,导致干部们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也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破除“盲碌”怪圈,告别无效忙碌,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上级部门应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杜绝形式主义任务。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任务量。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任务分配体系,根据干部的能力和职责,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确保人尽其才。同时,改革绩效考核体系,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贡献,而不是单纯以工作时间和任务数量来评价干部。还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纠正盲目“加班文化”的错误观念,支持鼓励干部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