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回归的昇阳泰的牌匾。杨绪忠 摄
近日,一块承载着宁波“老字号”昇阳泰百年记忆的老牌匾,在热心网友的助力下,结束了百余年的漂泊,重回阳泰集团(昇阳泰现在的东家)怀抱。
“真是一个‘缘’字!” 几天前,网友 “山人杰” 在宁波天一论坛分享了一则帖子,揭开了这段一波三折的“回家”之旅。
出于对宁波文化遗迹的热爱,网友“山人杰” 常年穿梭于甬城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历史印记,也因此结识了众多收藏界人士。
上个月,受朋友之托,他踏上寻找宁波“老字号”楼茂记牌匾的征程。尽管楼茂记的牌匾寻而未得,但却另有所获,他意外发现了昇阳泰的老牌匾。
网友“山人杰”说,这块牌匾被海曙区的一位老藏家收藏,他和他的老师、江北慈城收藏协会会长周文海看到后,初步确定了牌匾的真伪。经过商议,最终两人决定一起将其购下,并通过朋友联系到阳泰集团。
得知消息后,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之情,对这块漂泊百年的老牌匾“归家”充满期待。网友“山人杰”和周文海商量后,决定将老无偿赠予阳泰集团。

该匾曾现身于镇海区九龙湖镇西经堂村濒临倒塌的老宅。网友“八十亩”供图
本月22日,记者在昇阳泰门店内见到了这块充满故事的竖式牌匾。牌匾上方,横写的“昇陽泰”三字略小,而竖写的“官園”二字占据主体位置,字体浑厚端庄。牌匾无落款与时间,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网友“八十亩”曾发帖,称2022年9月走访古村落时,于镇海区九龙湖镇西经堂村汪家一处濒临倒塌的老宅中,偶然发现了这块老牌匾。当时,它被当作墙板悬在户外,遭受日晒雨淋。
这名网友深知昇阳泰是创立于1851年的宁波“老字号”,在老宁波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块与之相关的老牌匾必定价值非凡,遂第一时间通过友人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得到妥善安置。
令人遗憾的是,短短几天后,老牌匾便消失不见,后来传闻它曾现身于收藏市场,去向未知。
现在,经历磨难后的老牌匾,终于“回家”了。记者见到的这块牌匾,经过专家鉴定,确认为真品。
阳泰集团办公室主任李平表示,这块牌匾极有可能是在战乱年代流失民间,如今能够顺利回归,堪称奇迹。公司定会将其妥善安置,让它成为见证历史的珍贵证物。
宁波大学退休教授、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如安对牌匾进行了深入考证。他指出,牌匾虽无落款,但从牌匾材质及相关资料推断,基本可以认定其制作年代为清代。
“官園”一词,类似官府颁发或认定的正式营业执照,属于金字匾额,很可能是晚清“官酱园”的简称。史料记载,“官酱园”内部设有酱作、酒作等多个类别,可生产各类食品。
结合昇阳泰早期作为著名食品商店的背景,“官園”最有可能指的就是“官酱园”,意味着其拥有政府配给官盐,能够合法从事酱、糟等各类食品加工与运营的资格。

阳泰集团公司董事长林鲁铮(左)接收网友“山人杰”(右)送回来的牌匾。
清朝咸丰年间,时任宁波知府的华少湖创建“昇阳泰”,取“日升三阳而开泰”之意,寄托着兴旺平安的美好愿景。
早年,昇阳泰以生产经营南北果品、宁式糕点闻名,采用前店后场的经营模式,现做现卖,是甬上南北货“四大家”之一。经过不断拓展经营与转型,2006年,昇阳泰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产品质量与信誉是发展的根本,在几代“昇阳泰”人的坚守下,“昇阳泰”产业不断壮大。
早年间,宁波市民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昇阳泰,黄沙也能卖三年”,这句略带夸张的话语,生动展现了人们对“昇阳泰”品牌的高度信任。
“我们会将此匾放置在一楼门店内,供大家打卡,弘扬宁波老字号追求信誉的精神。”阳泰集团董事长林鲁铮表示,如今的昇阳泰在传承宁式糕点制作工艺和风味的同时,持续创新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未来,公司还计划新建“昇阳泰老字号博物馆”,将非遗传承、手工制作、文创IP等元素融为一体,让这一老字号焕发出新活力。
#宁波##宁波头条#
编辑: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