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故事|白先勇:一生厮守精神原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3:10:00    

步入白先勇台北寓所的书房,不见他自谦的“杂乱”,唯有满架藏书和满墙墨宝透露的“雅致”,展现他“文学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也能从中窥见他的人生轨迹。

“我的故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白先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的白先勇,经历过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又在漂泊中品咂着乡愁。从《台北人》的历史沧桑,到《纽约客》的漂泊乡愁,再到青春版《牡丹亭》的昆曲复兴,白先勇从未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原乡分离。

传统文化的创作滋养

白先勇笑称,家中厨子是他的“文学启蒙”。薛仁贵、樊梨花、骊山老母、隋唐英雄的民间故事,在厨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成为白先勇儿时最深的记忆。后来,中学语文老师的赏识,让他尝到了作品首次刊发的喜悦,一颗作家的种子就此萌芽。

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白先勇与几位同学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这份“穷到不能再穷”的杂志,让他与文学越靠越近,也深深影响了台湾文学界,多位创办人和投稿人后来成为台湾文坛巨匠。

在台大期间,白先勇常常旁听中文系的课程,尤其推崇叶嘉莹先生讲的《诗选》,让他“如沐春风”。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触动白先勇的心绪。“以文学来写历史的沧桑”,他后来出版的《台北人》写尽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离歌,该书典藏版的扉页便印有刘禹锡的这首诗《乌衣巷》。

“中国古典文学里,‘流离’是重要的主题。从屈原到庾信,再到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文人,都在颠沛流离中创作出不朽名篇。”白先勇的小说地理空间涵盖桂林、南京、上海、香港、台北、芝加哥、纽约等城市,“流离”人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主题。

白先勇透露,他正在续写《纽约客》的故事,继续回望过去、叩问未来。

4月9日,白先勇在位于台北的寓所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承继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典雅含蓄。“诗是最美的语言、最精炼的文字,我们是诗的民族。”高中时代背诵的大量唐诗宋词,已化为他写作中的美学基因。

《红楼梦》是对白先勇创作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小说里的人物塑造、对话设计等等。”他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红楼梦》就常常摆在我的床头,看了一辈子。”他曾在台大开设讲读《红楼梦》课程,三个学期的讲稿集结成册,促成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的出版。

文化复兴的时代回响

“大陆这些年整个文化氛围,似乎要把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拉到现代舞台上来。”白先勇对大陆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十分赞赏,“我们现在讲民族复兴,重要的就是文化复兴”。

他说,文化复兴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灵感,但不能因循守旧,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创新。“尊重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挖掘精髓,都是现在和未来年轻人的文化养分。”

谈及如何传承中华文化,白先勇认为“重在教育”,“要在学校里打根基,让孩子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种尊重、认知和亲近。这样,我们的文化认同才不会混淆”。

“一直都是理科和工科吃香,但人文学科对文化保存与复兴的意义不可忽视。”大学期间曾放弃水利工程专业,重新报考台大外文系的白先勇说,大陆的AI(人工智能)发展非常了不起,AI时代更要在文化认同上扎根,“要有坚固的文化认同,才不会被我们自己发明的AI牵着鼻子走”。

4月9日,白先勇在位于台北的寓所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来台已数十年的白先勇,观察到近些年台湾有股“去中国化”逆流。“这是非常糟糕的,也是行不通的。”他说,台湾社会通行的是中华民族的伦理规范,奉行的是儒家文化的哲学,不管外在形式怎么变,精神内核都是动不了的。“如果把这一套连根拔掉,那么我们就成野蛮人了。”

昆曲传承的青春火种

“第一次接触昆曲就好像冥冥中有一条‘情索’把我跟昆曲绑在一起,分不开来了。”白先勇与昆曲结缘始于9岁那年的上海,梅兰芳的舞姿、《游园惊梦》的音乐都深深印入他的脑海,成为他20年后创作小说《游园惊梦》的灵感来源,更是他在21世纪初打造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前因。

这出分三场、时长达9个小时的大型昆曲,之所以定名青春版《牡丹亭》,在白先勇看来“象征着昆曲生命,青春永存”。如今,该剧已在全世界巡回上演逾20年、超500场,吸引观众达80多万人次。

“当时,昆曲面临着演员接班中断、观众年龄老化的危机。”“昆曲义工”白先勇多年来为昆曲复兴与传承奔走,集结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的戏曲专家、文化精英,共同打造青春版《牡丹亭》,保存了昆曲的古典美学,并加入现代舞台剧的创新元素。

“我们的大原则是: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作为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说,昆曲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都谨守传统,但剧本改编、服装、舞美、灯光等,则往现代舞台美学方向调整。“一出戏如果不适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就无法被观众接受,尤其是青年观众。”

白先勇坚持推动“昆曲进校园”,如今青春版《牡丹亭》已走进全世界40多所高校。此外,白先勇还曾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开设昆曲课程,“高校学生是我们最需要培养的观众,一种表演艺术如果不能吸引青年观众,就没有未来”。

2024年9月14日,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前)在谢幕时向观众致意。当日,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庆演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回忆去年《牡丹亭》20周年巡演经历,白先勇感慨,两岸年轻人都沉浸于昆曲之美。“在看戏的几个钟头里,大家都因中华文化而融合在一起,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说,青春版《牡丹亭》就是两岸文化交流最成功的例子之一,而且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创作养分,又身体力行反哺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白先勇说:“中国的文艺复兴必然源于我们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昆曲复兴先种下一枚火种。”

策划:卫铁民 刘畅

记者:刘斐 杨晓静

视频剪辑:马芯蕊(实习生)

新华社对外部 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 出品

相关文章

2025-04-25 01:16:00 陈迎春和金漆画:父亲画马,他画机器人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文/图陈迎春,1974年出生于泉州晋江一个金漆画世家,是陈氏家族金漆画第十二代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金漆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9岁随父学画,16岁独立创作。四十余年深耕金漆画,传承核心技艺,勇于探索创新。作品荣获全国、省级的金、银、铜奖,多件作品还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

2025-04-24 23:10:00 中国故事|白先勇:一生厮守精神原乡

步入白先勇台北寓所的书房,不见他自谦的“杂乱”,唯有满架藏书和满墙墨宝透露的“雅致”,展现他“文学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也能从中窥见他的人生轨迹。“我的故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白先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的白先勇,经历过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又在漂泊中品咂着乡愁。从《台北

2025-04-24 18:16:00 2025“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启动,翻开运河故事阅见运河文化

启动仪式现场,诵读《通州赋(节选)》。记者 常鸣/摄正值世界读书日,昨天,“阅见大运河”——2025“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通州区发布了2025“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品牌“阅见大运河”。区文旅局、大运河文旅公司与京东图书领阅空间进行了战略签约。开展五个一建设助力“阅

2025-04-23 17:16:00 "世界读书日·成华"活动启动 发布诗集《诗成华章》并开启旧书交流

2025年4月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成都市成华区于四川福宝美术馆隆重举办“世界读书日·成华主题诗集《诗成华章》首发式暨‘旧书新知·书香成华’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以“书香浸润生活,经典传承文脉”为主线,通过新书发布、旧书焕新、文化互动等形式,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诗意与书香交织的文化盛宴。《诗成

2025-04-23 16:23:00 十国诗韵 共赴春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今春,当微风拂过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秋,天津迎来上合组织峰会。十篇上合组织成员国家的书页就在4月23日翩然共鸣;十位青春少年,用母语诵读最热爱的诗句;十颗热忱的心灵,在文字星河中彼此映照,也奏响跨越山海的文化和弦。这场诗与春的约定里,每个字符都是文明的信使。让墨香与花气交织,共

2025-04-23 15:14:00 广西中渡监狱以“五维赋能”激活教育改造新动能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韦洁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渡监狱以“政治引领、精准矫治、文化浸润”为主线,创新构建“队伍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教育人文化、保障实体化、衔接社会化”的“五维赋能”体系,推动教育改造工作实现从“管教结合”向“治本塑心”的转型升级,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2025-04-23 08:59:00 DeepSeek推荐 用10本书解码人生答案→

书是沉默的知己它以文字为载体传递思想与情感总在你需要时悄然展开人生如书每一页都藏着不同的风景与哲思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小编通过DeepSeek精选了10本好书。从生命的初章到青春与探索,从中年的困境到暮年的回望再到死亡与超越,呈现生命各阶段的困惑、觉醒与智慧。《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2025-04-22 21:45:00 广州越秀:“兰缘盛荟”绽放人文经济之花,吸引30万人次打卡

4月20日,2025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圆满闭幕,为期5天的春日雅事沉浸式盛宴火热出圈,线上线下共吸引30万人次参与,打造花城花事“雅”文化品牌,展示出向美而行的浪漫越秀、绿美越秀、活力越秀。活动以兰花为纽带,围绕“十雅”“国潮”“匠艺”“数智”四大板块,融入科技、产业、商贸、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