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记者从2025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96.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2%,最大累计降水量出现在思南县鹅溪河(367毫米)。预计今年汛期(5-9月)全省降水量为550-1050毫米,整体呈现“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现象,但降水极端性、阶段性特征明显,需高度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会议现场。
为应对复杂气象形势,全省气象部门已于今年3月组织开展汛前自查和检查,完成汛前全面部署:构建由35部多波段天气雷达组成的协同观测网,微型智能气象观测站覆盖贵阳、遵义等重点区域;创新应用AI+天气小模型,实现重点区域分钟级百米级降水预报;落实汛期灾害预警叫应“211”工作机制,制定“24631”强降雨递进式服务指导意见;通过5G靶向技术精准推送预警信息,覆盖6.8万余名应急责任人。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与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完善联合会商和综合研判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攻关,推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从“固定阈值”向“风险动态评估”转型,提高预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坚实气象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涛
编辑 王瑶
二审 王剑
三审 谢巍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