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郯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征程中,民营经济始终是活力澎湃的“生力军”。他们扎根沃土、敢闯敢拼,以创新为引擎、以实干为基石,在产业升级、科技突破、就业富民等领域勇立潮头,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即日起,“在临沂”客户端推出“郯城民营经济巡礼”专栏,聚焦本土企业成长故事,展现工业强县建设的生动图景,致敬每一位砥砺前行的创业者。让我们共同见证他们的奋斗历程,感受郯城经济发展的时代强音。
在临沂客户端讯“在特种用途管材领域,我们公司攻克了蒸发式冷凝器管焊接易渗漏、超长难运输等技术难题,开发出蒸发式冷凝器蛇型弯管,以保证制冷剂在弯管处的流动不受阻碍,减少局部阻力损失,方便物流运输,市场份额连续三年稳居国内前三。”4月8日,在山东中汇管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颜士峰指着正在装车外运的特种钢管,向记者介绍道。

这家位于郯城县李庄镇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无缝钢管及特种管材的研发与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已构建年产30万吨无缝钢管和2万吨蒸发式冷凝器专用管的核心产能,从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拥有400余名员工、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行业标杆,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据介绍,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深度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无缝管行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许多依赖传统生产模式的企业举步维艰,而中汇管业却通过“绿色智造”和“技术迭代”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传统的斜底炉和环形加热炉已被国际领先的步进式加热炉所取代。公司独创的“一拖二”工艺布局,实现了单台设备联动两条生产线的创新突破。“这项技术改造使我们的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35%,年节约标准煤超过1.2万吨,碳排放量减少了40%。”颜士峰介绍,这一创新不仅让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能效新标杆。
创新是中汇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每年将营业收入的5%投入研发,构建起“工艺创新-装备升级-产品迭代”的完整技术体系。在热轧薄壁管生产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两头削尖”轧制技术结合张力减径机微张力工艺,成功将产品壁厚公差控制在±0.15mm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技术改变了传统冷拔工艺的高污染状况,首创‘以热带冷’的新路径,使薄壁管生产能耗降低50%,加工成本缩减30%。”颜士峰说。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中汇管业同样走在前列。企业打造了配备全自动连轧机组、在线探伤系统和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通过AI算法优化工艺参数,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6%,交货周期缩短4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构建的柔性化生产线可以快速切换生产不同规格的无缝管,满足了市场对小批量、多品种定制产品的需求。
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中汇管业先后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称号。目前,公司产品矩阵已覆盖能源化工、高端装备等领域。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为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布局海洋工程用耐蚀管、氢能源储运管等前沿领域。”公司董事长王士渠表示,企业正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计划打造无缝管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力争2025年实现产能30万吨、产值15亿元的发展目标,为地方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新贡献。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广强 通讯员 王珍珍
编辑: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