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天生傲骨》的破茧:从内向外打破的是生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26:00    

作者:王驱之

阿朵历时八年打磨的原创舞台剧《天生傲骨》,上月底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以湘西文化为底色,以个体成长为内核,通过一场虚实交织的奇幻冒险,完成了对传统艺术的当代重构。这部作品不仅是阿朵个人艺术道路上的探索,更是一封写给所有迷茫个体的成长情书,一次民族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对话。

都市异化与乡土召唤

《天生傲骨》有着史诗般的开场。袅袅腾腾的烟雾中,各类生灵的剪影一掠而过,演员们跃动、舞蹈,模拟着先民的劳动、奋斗;深沉的鼓点转为清越的电音,间以群声低吟。烟雾逐渐散去,先民们筚路蓝缕、伛偻提携,踏上漫漫迁徙之路。

宏大的时间广度,扑面而来的原始气息,主人公叶子就在这样的铺垫下登场。她活泼欢快地出现在族群中,衣着和举止与众不同,五彩斑斓的头发为舞台注入一抹亮色。人类的迁徙从未有止息,年轻一代也要继续迁徙,一切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天要亮了,叶子和她的朋友几无留恋地挥别家乡山水,奔向远处。

她们一头撞进了都市,既光怪陆离又千篇一律的都市。为了融入这里,叶子换下充满个性的衣服,把五彩头发染成黑色,灵性尽失,泯然众人。如果不是身上那只带有民族风的小挎包,我们恐怕难以在僵硬刻板的人群中辨认出她的身影。在周边人对“Mr.money”(“金钱先生”,剧中歌曲名)众口一词的顶礼膜拜中,叶子和朋友逐渐崩溃。最终,她失去了朋友、工作、恋情,孤身一人蜷缩在出租屋里,几乎要被接连袭来的指责和不断发酵的负面情绪所吞噬。

从原始陡然切换到都市,剧作采用了一种鲜明甚至略带刻板的叙述,有意营造出对立与断裂。在这中间,叶子的迷茫与挣扎被刻画得真切可感,反射出当代人的困境:职场压力、情感幻灭、身份认同焦虑、自我价值迷失。从大山中走出的叶子成为我们,接着便吸引我们跟着她的脚步进入湘西的大山深处。阿婆病危的消息将叶子召唤回去,现在,她必须抛开被动的生存法则,开始一场主动的救赎之旅。

族人进行着古老又神秘的仪式,他们告诉叶子,只有进入生与死的中间地带,经过二十四道关卡的考验,才能救回阿婆。然而,当叶子毅然投身试炼,有些迷糊的族长才慢半拍地反应过来:糟了,忘记告诉她怎么过关了。这个小小的设计其实颇耐咀嚼:传统叙事里的“通关秘籍”毫无用武之地,文化传承中“口传心授”的模式也被有意悬置。叶子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与传统文化别无二致:没有现成指南书可以依循的年轻一代,必须努力走出一条新路。

舞台内外有多重互文

前行不易,好在有阿婆同行。阿朵饰演的阿婆,有着佝偻身躯下灵巧的步伐,略带沙哑却充满活力的嗓音,消解了传统长者的威严,让她更像一位穿梭于现实与奇幻之间的向导。她从不提供任何标准或答案,调皮、睿智而叛逆;手中的水烟筒时而化作登山杖,时而化作指挥棒,无拘无束,收放自如。

阿婆有着一套独特的处世哲学。剧中,她面对凶狠的狮子毫无惧色,敢于挺身斗上一斗,却“帅不过三秒”,随即被小小的虫子吓了一跳。极具张力的呈现,正暗示着角色的傲骨:狮子象征生命中的根本性挑战,如身份困境、文化存续等,需要从容应对;虫子则代表琐碎、黏滞的消耗性事物,必须清醒规避。这样的道理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引而不发的,但偶尔也会直白地袒露。在叶子试图“拯救”一只即将破茧的蛹时,阿婆立刻阻拦道:“从外面打破是死亡,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如果单拎出这句金句,或许会有几分说教的意味,但它内嵌于具体的戏剧场景中,并被相互呼应的歌曲唱段一再阐发,原本沉重的议题得以诗化、软化,真诚流露。正如剧中阿婆说的那样:“我讲的不是道理,而是走过的道路。”

剧里剧外,阿朵与阿婆、叶子形成了多重互文。叶子的返乡与救赎,恰似阿朵本人的生命轨迹——她曾暂别歌手生活,回到家乡湖南劳作生活,走访苗寨拜师学艺,将自己融入质朴的民族文化中。但阿朵在剧中并未扮演叶子,而是化身85岁的阿婆,成为叶子的精神导师。

舞台上,阿婆娴熟地倒退插秧,吟着“退步原来是向前”,年轻的叶子笨拙地模仿,挥洒着汗水获得了精神力量。这俨然构成一种传承。随着剧情推进,阿婆与叶子的身影逐渐重叠,那句“我是我所是,因为我天生就是”的觉醒宣言,也便不再局限于女性成长或文化传承的单一维度,而是对所有个体内在力量的礼赞。

或许,我们都需要一个这样的“阿婆”,以她的调皮唤醒我们的天真,以她的睿智照亮我们的迷途,以她的叛逆鼓舞我们打破枷锁,在属于自己的二十四道关卡的试炼中,生长出独一无二的傲骨。又或许,我们都将成为“阿婆”,以调皮消解说教的沉重,以睿智弥合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以勇气撕开文化传承的固化标签,不再只是亦步亦趋地复刻祖辈动作,学会用当代语言重组古老的文化基因。

解构传统又汲取力量

长期以来在关于传统和现代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声音颇有市场:看似文明的现代都市,其实是冷酷无情的钢铁森林;被视作蛮荒落后的原始山寨,却是温情脉脉的世外桃源。《天生傲骨》则试图化解这种二元对立,揭示出更具深度的命题:真正的救赎不在于逃离或依附某种环境,而在于从文化根脉中汲取力量。

《天生傲骨》的核心突破,在于其试图打破非遗“博物馆化”的刻板印象。苗族鼓舞、芦笙、土家族打溜子等传统艺术形式,原本根植于农耕时代的祭祀、劳作场景,经过创造性地编排,转化为极具剧场张力的艺术语言。例如,剧中将打糍粑、弹棉花的节奏与电子音乐结合,使劳动本身的原生态韵律与现代音乐的节拍相得益彰。这并非简单的形式嫁接,而是通过解构非遗元素的内在逻辑,重新赋予其叙事功能。

音乐人出身的阿朵操刀了剧中几乎所有的歌曲,苗族情歌的空灵吟唱与电子合成器的脉冲节奏交织,土家族乐器“咚咚喹”的清脆音色融入氛围音乐的绵长声场,不仅拓展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的可能性,更重新定义了民族音乐的当代性——它不再是被封存的“遗产”,而是能够与全球音乐潮流对话的活态艺术。

除了音乐,该剧的舞美设计也在努力实现阿朵的一种“未来民族美学”的构想。在舞台布景上,民族元素随着动态的光影线条一同流动,随着剧情推进形成虚实交错的时空场域。最让人震撼的当数悬挂在演员头顶的巨大树根,它有着猎豹般的造型,象征着从“老我”蜕变为“新我”的生命力量。当它被点亮的一刹那,更是美得让人战栗:能量不仅蕴含在大自然间,更呼应在我们心底。

当然,《天生傲骨》并非完美无缺,它的部分场景偏重追求外在的舞美效果,却稍显横生枝节,影响了表达的流畅。不过,如果说当下有些舞台剧像是“外来物种”落地生根,必须努力克服水土不服的症候,那么《天生傲骨》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作品。它就像一颗深埋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种子,经过蛰伏,破土绽放出兼具传统魂魄与现代美学的艺术之花,向我们证明,那些被视作“落后”的鲜活力量,恰恰能成为对抗现代性异化的精神解药。(王驱之)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2025-04-05 07:26:00 《天生傲骨》的破茧:从内向外打破的是生命

作者:王驱之阿朵历时八年打磨的原创舞台剧《天生傲骨》,上月底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以湘西文化为底色,以个体成长为内核,通过一场虚实交织的奇幻冒险,完成了对传统艺术的当代重构。这部作品不仅是阿朵个人艺术道路上的探索,更是一封写给所有迷茫个体的成长情书,一次民族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对话。都市异化与乡土召唤

2025-04-04 13:26:00 院校携手育新苗 国粹薪火映校园——长沙市稻田中学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校共建签约仪式

4月3日,稻田中学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 “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此次合作以 “传承国粹文化、赋能健康教育” 为宗旨,通过课程开发、实践体验、健康服务等多元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校园,为青少年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战略合作启新篇,医教协同育未来签约仪式在稻田中

2025-04-03 16:41:00 突破想象边界 3D打印闯出智能制造“新天地”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产业链降本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双重推动下,加速向民用市场渗透。钛合金粉末价格大幅下降、核心零部件技术迭代,为3D打印在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汽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扫清障碍,多家头部企业已在关键场景中实现突破。一场特别的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近日在上海举行,小到玩具、球鞋、细胞

2025-04-03 13:00:00 金羊网评:文化出海“新三样”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出海“新三样”在全球掀起“中国风”,为世界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窗口。(金羊网资料图)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中国微短剧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包

2025-04-01 09:14:00 “村”字头IP再“+1”! “村歌”来了

央视新闻 3月31日,“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民歌大会在南宁举办,现场同步启动2025年“四季村歌”活动。本次民歌大会是2025年“四季村歌”主场活动。“村歌”是指在全国乡村地区广泛开展的群众歌咏活动,包括了合唱、对唱、独唱等多种形式。“四季村歌”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

2025-03-31 14:59:00 哈尔滨市政协围绕“在重要景区赠送哈尔滨文化旅游地图”开展专题调研

【来源:黑龙江省政协_市地政协】3月27日,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张雪春带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界别委员,联动南岗区政协,围绕“在重要景区赠送哈尔滨文化旅游地图”开展专题调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赵炳阳参加。调研组实地踏查了荷兰领事馆旧址、南岗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

2025-03-31 09:54:00 蓝山楠市中心小学:三月三荠香满校园 课堂“煮”出文化传承

今日永州讯(蓝山特约记者 成醒 彭耀民) “农历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日前, 在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一堂沉浸式传统文化实践课正在上演。师生们走进田野采撷春鲜,围坐课堂解码药膳,让 “荠菜煮鸡蛋”这一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在新时代课堂绽放活力。在楠市镇元家冲村的水果种植基地里,老师带领着学生早早地来到田

2025-03-31 06:19:00 3月31日要闻速览

要闻速览驰援缅甸!重庆蓝天救援队预计3月31日抵达地震灾区3月30日13时30分许,重庆市蓝天救援队集结16名队员,从位于渝北区的重庆蓝天救援队重庆办事处出发,驰援缅甸地震灾区。重庆市蓝天救援队集结16名队员,驰援缅甸地震灾区。重庆市蓝天救援队供图重庆市蓝天救援队此次出动3车16人2犬,携带卫星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