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丰富港城领寓租户的业余生活,近日,绿洲康城第二居民区总支部委员会携手港城领寓在大团赵桥村开展“桃醉春光 桃你欢心”春日桃韵主题活动。
为了让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康桥镇聚力打造港城中环汇·领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在保障“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安居服务基础上,将“党群服务+议事协商+社区治理”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型居住社区治理新模式,推进党建“共享圈”、社区“服务圈”和青年“朋友圈”三圈融合,构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管理新格局。
目前,社区共有300套房源、1188张床位,入住率达到90%,入住行业包括物业服务、餐饮服务、建筑施工、生活服务等。

融合新型居住社区党建“共享圈”
如何做优新型居住社区管理模式?康桥镇充分发挥属地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作用,明确纳入专管,配备专门社工力量,参照传统社区党建引领“三驾马车”模式,建立由所属居民区党组织、领寓运营方、入住代表构成的“1+1+N”新型居住社区治理架构,并针对项目所在单元入住人员较多的情况,每个楼栋增配2名管家,提供“7×24”全天候管家式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链接党建资源,与区域内企业单位进行党建联建,聚力为入住人群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形成新型居住社区党建联建新格局。
为了打造新型居住社区暖心阵地,康桥镇注重发挥党群阵地功能。在近600平方米的馨领寓社区党群服务站里,打造项目特色运营服务内容和五大领寓功能服务,包括领育、领娱、领予、领遇、领语等配套空间,提供健身房、报告厅、阅览室等共享区域,为入住者创造“家门口”的服务空间。
此外,康桥镇注重发挥新型居住社区群团力量,以“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力量优势,设立“康工社”港城中环汇领寓职工服务站、领寓梦想小筑——青年驿站。将党建引领、群团组织、社区治理与公寓运营管理相结合,丰富入住者业余生活,做到资源下沉、力量下沉、重心下沉,着力打造城市建设者的“心港湾”。
比如,通过市区工会联动搭建平台的方式,在港城中环汇·领寓举行传统文化直通车暨浦东职工“幸福集市”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专场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联合职工喜闻乐见的公益乐学、读书创作等服务项目,为广大建设者们带来集传统文化、优质商户、工会服务和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市活动,足不出“园”感受传统文化和“幸福集市”魅力。

打造新型居住社区优质“服务圈”
聚焦多元需求,康桥镇多措并举,回应需求关切。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摸清入住者需求,找准为民服务“发力点”和“支撑点”。比如,聚焦生活便利的“刚性需求”,携手飞路巴士,订制短驳车专线,往返于港城中环汇·领寓西门与轨交11、16号线罗山路站,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聚焦政务服务的“弹性需求”,引入“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整合通行居留、工作准入、引进落户等政策服务资源下沉社区。聚焦就业创业的“升级需求”,引进专业技能培训、创业政策指导、劳动保障法律咨询等多元支持服务,助力实现“自我充电”。
同时,因地制宜,提质生活配套。在保留部分原始建筑、部分道路水系的基础上,改造原有学生宿舍,维持楼宇低密度、大间距,同时保留宿舍阳台,方便城市建设者晾晒衣物,提高居住空间的舒适度,营造“家”的温馨舒适氛围。此外,依托周边功能复合型社区商业圈,既有太平洋中环广场、开新里、复地活力城等大型商场,也有大润发、开市客等大卖场;医疗、教育资源也很丰富,如御康医院、浦东万科学校、浦东新区御桥小学康桥第一幼儿园等。周边公交地铁多线覆盖,附近有11号线、16号线、18号线三条轨交线路,进一步扩展出行范围。
据悉,目前正在建设的整个港城中环汇项目规划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建成后是集住宅、办公、研发、教育、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该项目为租户打造全维度立体便捷的新生活和温暖之家,让城市一线建设者管理者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此外,康桥还不断拓展服务,实现便民惠民。以“街事会”为平台,向入住者推出“康城卡”惠民服务,充分挖掘整合辖区周边企业、区域商户等附加资源,将入住者需求与商户资源进行有效配对,搭建商居互惠互利平台,包括餐饮、理发、购物、修车等业态商铺,享受独属于城市一线工作者的优惠价格。在优化服务的同时提升商户经营能力,推动街区内多元力量融入社区治理,实现从自治到共治、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优化升级。
扩展新型居住社区青年“朋友圈”
由于社区入住者多为“90后”“00后”,康桥链接多方资源,丰富活动类型,凝聚社区温情。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青年交友、公益市集等活动,丰富社区入住青年业余生活,凝聚社区青年力量,助力社区青年人才发展成长。通过开展楼下生活节系列活动,租户们下楼即可参与,出门即可享受,以生活不打YOUNG、学习不打YOUNG、娱乐不打YOUNG、运动不打YOUNG主题活动让异乡客融为本地人,以活动频“上新”、服务常“上心”,带动入住者“归心”。
同时,相关部门招募社区骨干,共建熟人社区。根据入住者兴趣爱好,开展体育运动、手工制作、户外拓展、公益服务等系列社区活动,孵化骑行社、篮球社、羽毛球社等各类社团,不断拓宽入住者的社交圈、兴趣圈,让志同道合成为社区向心凝聚的关键纽带。挖掘社区青年代表,培育自治骨干力量,鼓励社区骨干自主参与组织社区活动,带动更多入住者参与社区事务,打造互相熟悉、互助友爱、友好互动的“熟人社区”,激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此外,有关部门还搭建议事平台,激活共治效能。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治为抓手,搭建起入住者与党组织、居委、运营方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研的形式,向入住者征求意见建议,引导入住代表积极参与协商、依法表达意见、广泛凝聚共识。比如,围绕短驳班车、快递驿站、便民早餐、非机动车专充区域设置等公共事务议题,倾听入住者心声,让入住者从“旁观者”变为社区事务的“参与者”,充分激发入住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升城市一线工作者对康桥的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