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窦皓
中午11点半,浙江衢州江山市四都镇傅筑园村,共享食堂又热闹起来。走进食堂,宽敞明亮的大厅内,贴心设置了防滑地砖、无障碍坡道,方便残障老年人进出。透过窗口玻璃看到,后厨工作人员正在忙活。
71岁的村民徐惠英,子女外出打工,长期独居,是食堂常客。徐惠英打完饭,朝摄像头“刷脸”便完成支付。“食堂的支付系统,提前录入了我们的信息和对应的就餐金额,更方便了。”徐惠英说。
傅筑园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1/4。针对老年人就餐问题,村里利用村集体资金改建闲置房屋,用作餐厅。江山市在拨付专项资金基础上,开拓慈善资金捐助渠道,在设施配置、食堂运营补助等方面为共享食堂提供资金帮扶,分摊运营成本。
傅筑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汉阳介绍,食堂面向全体村民开放,除了春节全年无休。食堂还请来专业厨师和营养师,做到每餐两荤一素健康搭配、食谱日日更新。
傅筑园村地处山区,部分老年人居住较分散。除了共享食堂,傅筑园村还在较偏远的自然村村口增设助餐点。针对部分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村民,发动村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志愿服务,为村民免费送餐。
对村民们来说,来共享食堂不只可以就餐。与食堂一墙之隔的区域,聚合了休息室、理发室、棋牌室、医疗室等公共空间。
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江山市持续探索助餐服务方式,让共享食堂可持续运营。截至去年12月底,江山市常态化运营共享食堂(助餐点)252家,助餐配送服务覆盖约80%。
江山市还将全市共享食堂(助餐点)纳入“好管家”智慧助餐监管平台。平台可根据系统就餐人次,确定补助金额,无须各点位提交证明材料,做到费用结算、资金拨付有据可依,确保资金使用实现全流程监管,补助政策精准落实。
由共建到共享,这是浙江因地制宜开展养老助餐服务的缩影。截至去年12月底,浙江已建立1万余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助餐服务覆盖70%以上村(社区)。“我们将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强适老化改造,多措并举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