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赤水市白云乡积极探索“三个一”乡村善治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高质量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教育引领一课通,党员群众齐奋进
一是感恩奋进红色课堂。推行“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14次,组织党员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汲取理论养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五老、“茶馆嗑子匠”等作用,组建“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8支,开展宣讲活动10余场次,覆盖群众1000余人;针对部分高龄、行动不便群体,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送学”8次,实现群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二是乡风文明绿色课堂。充分发挥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作用,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00余份,红白喜事“打招呼”18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文明实践·乡帮会”主题活动2场次,凝聚“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的全民共识;推出积分制管理模式,评选表扬“四守人家”“文明农家”等先进典型,鼓励群众共建共治、共创共享文明新风尚;三是技能培训金色课堂。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立“智囊”讲师团,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解读2场次;组织农技人员巡回开设“田间课堂”20余场次,面对面、零距离为春耕生产“把脉开方”;开通乡村振兴服务站农机租赁和代购服务,并组织农技人员不定时蹲点服务,提供农技操作和维护培训指导,全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服务待办一站通,群众办事少跑腿
一是“一扇窗”集成受理。在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章审批”服务模式,将各个部门的高频事项统一受理,实现2658项事项窗口受理、线上推结果、线下送材料。目前,已完成全域通办75件。二是“一扇门”集成代办。设置帮办代办窗口,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最大程度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同时,将村(社区)办公场所升级改办为代办服务点,修订完善村干部坐班值班、入户走访、请销假等制度,让群众时时有人可找、事事有人能办。目前,已完成帮办代办270余件。三是“一条线”集成培训。聚焦“全域通办”咨询、收件、受理、审批、办理、材料流转、结果送达、帮办代办的“一条线”办理流程,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同一材料”的“四同”办理模式,通过集中授课、疑难问题解答、互动交流、操作演练等方式,常态化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已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市级培训3场次,开展乡级专题培训1场20余人次。
村情民意一网通,汇聚民智金钥匙
一是诉求线上提。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时收集群众诉求,畅通村(居)民组微信群反馈渠道,并整合纪检、民政、政法等力量,定期分析研判、总结汇总;筛选代表性强、覆盖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会议要求、座谈了解、进村入户、电话沟通等多渠道了解群众想法与困境,探索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由“有一办一”向“打包”解决一批民生痛点、难点拓展。二是琐事网格办。科学设置32个网格,将村组干部、党员骨干下沉网格,并推出“群众主动讲、村组主动排、干部主动访、党员主动联”的工作机制,通过群众反映、电话联系、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收集办结村情民意100余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三是治理联防抓。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全乡20名法律明白人嵌入矛盾纠纷调解室和基层治理网格,构建起“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网格”的联动体系;以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为主体,组建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七进”活动,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目前,已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场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件,调解成功率100%。
袁玉婷
编辑 蔡义桂
二审 黄修宇
三审 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