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机器人新视界|中国成全球机器人最大“练兵场” 深圳剑指“第一军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8:42:00    

十年前,如果你在深圳创办了一家机器人企业,你可能会惊讶于这样的“深圳速度”:上午拿着一张自主设计的零部件图纸,下楼就能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好的加工件。

这是深圳上市公司越疆科技分享的创业初期故事,也是十年来深圳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始终保持的“创新速度”。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生产力革命的重要战场。六棱镜创始人兼董事长耿德强表示:“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已成为最大的‘练兵场’!”而中国各大城市的产业争夺战也从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逐渐转移到机器人产业:杭州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深圳的众擎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北京的“天工”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雪地狂奔……

在这场机器人产业的“华山论剑”中,各大城市都掏出了看家本领,而深圳凭全国第一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的智能机器人企业专利公开量崭露锋芒,剑指中国机器人产业“第一军团”。在全球机器人产业最大“练兵场”脱颖而出,深圳有怎样的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寻求答案。

磁场:以上游“磁力”虹吸下游企业

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就像一个哑铃,呈现上游、下游“两头粗”的发展格局。耿德强表示:“深圳智能机器人集群重点优势技术主要集中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传感器、机械臂和软件算法以及下游机器人运用等领域。”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深圳汇聚了全球最密集的机器人核心硬件供应商,在微型驱动系统有兆威机电等企业,在激光雷达方面有速腾聚创等,在伺服系统方面有汇川技术,在3D视觉上有奥比中光等企业。以人形机器人为例,深圳核心硬件(含执行器、感知器件、控制交互、动力系统)企业超6400家。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传感器行业公开专利数量达1561个,伺服电机、减速器、末端执行器公开专利均超百个。耿德强称,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有专利的企业数量、专利公开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手握着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强磁场”,深圳得以虹吸机器人中下游企业。越疆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培超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最初我在外地有做机器人想法的时候,发现图纸要发到深圳来,买的配件都是深圳的。既然每次来回快递都要花很长时间,干脆我就来了深圳。”

“创业初期我们带着图纸,直接在楼下就可以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我们设计的加工件。”越疆科技方面表示,公司从2015年创业之初就坚定地选择了深圳,因为这里拥有完善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产品研发和批量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只看工业机器人的上游配套,可能长三角整体比珠三角要强一些,但深圳强在各个品类的机器人上游配套都强。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平均硬件成本的60%—70%都来自深圳及其周边企业提供的硬件。

“在机器人应用和落地方面,深圳也有显著优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人形机器人为例,目前落地主要有两大方向:其一,是做出高成熟度的通用性产品,面向家庭等ToC(面向消费者)场景去干活;其二,是面向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如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工厂进行了批量应用,这个路径要更快一些。目前,深圳正以“两条腿走路”的姿态,加速各品类机器人在实际场景的落地。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圳,美团的机器人在外卖行业应用非常普遍,普渡科技的机器人在很多餐馆都能看到,银星智能的清洁机器人在许多家庭实现了普及。

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打造了“稳固地基”,在下游应用环节打通了“市场窗口”,深圳的机器人产业才得以建起“广厦高楼”。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5年4月3日,深圳经营范围中包括机器人相关产品的企业数量接近7万家,广州约6.4万家,北京约3.4万家,杭州约2.6万家。

林场:以创新土壤孕育产业之林

如果把机器人产业比作一片树林,那么深圳靠手机、汽车等产业积累下来的“电子基因”就是一棵棵小树苗,在政策支持的沃土上生根,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长成参天大树。

巅峰时期,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出自深圳,2024年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深圳造”。消费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积累的雄厚底蕴,让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一骑绝尘,这种良好基因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埋下“种子”。

以汽车产业为例,许多核心零部件与技术都跟机器人产业有共通性。有汽车企业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像汽车的智能感知、人机对话,包括在复杂场景下的决策控制和路径规划,其实都是标准的机器人的计算任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期也曾公开表示,汽车产业正在和机器人进行融合。

像此前主攻汽车传感器方向的深圳上市公司安培龙,近期就凭技术积累顺势切入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在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方面进行了布局。安培龙相关负责人称,目前用于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价格普遍较高,像六维力传感器的价格一枚要上万元。他表示:“我们想利用此前在汽车产业链积累的优势,把机器人行业的传感器成本做低、可靠性做好。”

有了产业基因的“树苗”,也需要政策支持的沃土。3月3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及: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深圳既追求广度,也追求深度,在触觉方面进行侧重。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行动计划》提出重点打造多指灵巧手,体现了深圳的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该计划同时还明确提出了“视觉—触觉—语言—动作”多模态融合技术,将触觉列入重点支持方向。

而机器人产业是公认的“烧钱”行业,投入周期较长,深圳的金融力量为产业发展送上了重要助力。2月份,在“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宣布将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用百亿基金解决融资难题。

目前,深创投、深圳高新创投、前海方舟、达晨财智等多个深圳金融力量以真金白银投入机器人赛道。深创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机器人赛道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布局,我们投资了深圳的乐聚机器人、越疆机器人,深圳之外的宇树机器人我们也投了两轮。在具身智能方面我们投资了银河通用,在协作臂方面我们投了珞石机器人。整体我们是立足于机器人本体,然后往上下游掌握相对核心技术的企业投资。”

六棱镜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目前有84家拿到了天使轮融资,184家处于A轮融资,81家处于B轮融资,近70家完成了C轮及以上融资。政策的土壤配合金融的活水灌溉,让深圳孕育出机器人产业的广袤森林。

新战场:需打破人才瓶颈和土地制约

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战场,市场正迅猛增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测算,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56%。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战场,深圳不只有数字华夏、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帕西尼、智平方、跨维智能、优必选、普渡科技这南山区“八大金刚”,还有汇川技术、越疆科技等各领域头部企业,实力雄厚。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人才和土地将成为制约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因素。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为28.8%,不仅显著低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42%)和上海(33.9%),还低于杭州(29.3%)等城市。《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机器人的产业供求比例为1:10,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在300万左右,预计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450万。当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成熟度逐渐向工业机器人靠拢,人才缺口也将逐步扩大,深圳在高端行业人才方面或出现供给不足问题。

此外,深圳深受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如总部位于深圳的乐聚机器人,将人形机器人产线放到了江苏苏州。面对“企业在深圳,产能不在深圳”的问题,深圳也在政策端发力解决。《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建设制造工厂,将其实施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纳入《工业项目名录》。

在服务机器人、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领域,深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当人才和土地的短板因素被填补,深圳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的新战场上成为“主力军团”,带领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在全球开疆拓土。

责编:叶舒筠

校对:刘榕枝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相关文章

2025-04-07 19:43:00 深圳公益救援队驰援缅甸平安返深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魏薇 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调配部署,经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报备,深圳公益救援队快速响应“3·28”缅甸地震,组织首批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1条搜救犬,携带超1吨的救援装备和物资,于3月30日9时抵达震中曼德勒市。当天下午,深圳公益救援队在长城酒店探测定位到埋压生

2025-04-07 18:10:00 以海洋美学重塑纯电出行新标杆 比亚迪海狮05EV天津上市

【来源:北方网】4月5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汽车海洋网全新纯电SUV车型海狮05EV天津区域重磅上市。作为e平台3.0技术集大成者,海狮05EV以“海洋美学”设计语言、融合高效动力、智能科技与极致舒适性,超长续航里程、高阶智能科技和极致安全性能,重新定义纯电SUV市场标杆,为年轻家庭与都市探

2025-04-07 12:12:00 科创向“新”行:从临床应用到个体消费,外骨骼机器人为何如此受青睐?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汪雨晨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季,茶农们每天起早贪黑上山采摘茶叶。清明节前夕,杭州余杭闲林街道云栖村的曹大姐体验了一把科技助力的快乐——当天,隔壁仓前街道程天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茶园演示一款可以助力登山的人体外骨骼机器人,只要穿戴好按下开关,就可以在爬山时节省至少三成的人力。曹大姐

2025-04-07 10:36:00 肃南:念好“加减乘除”四字诀 助推企业开办进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肃南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企业开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工作要求,以“加减乘除”为切入点,以优化审批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审批效率为手段,助推企业开办进入“快车道”。业务办理“加速度”,提高企业开办“满意度”肃南县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企业开办“帮办

2025-04-07 09:57:00 南华生物获评长沙市企业技术中心

近日,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 年度长沙市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南华生物成功入选,成为本次细胞产业领域唯一入选企业。长沙市企业技术中心是指由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的企业内部研发机构,旨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定条件

2025-04-07 09:36:00 朱啸虎,再一次预判了一切

文|辉常观察很多人知道朱啸虎,或许依然还是因为他在共享单车风靡时期对于ofo的投资。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朱啸虎对于共享单车投资的成功之处的话,他对于共享单车未来发展的预判,或许是再合适不过了。当时间的指针来到了2025年,当我们开始被来自AI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地侵袭的时候,朱啸虎再次以犀利的风格,预

2025-04-07 08:42:00 机器人新视界|中国成全球机器人最大“练兵场” 深圳剑指“第一军团”

十年前,如果你在深圳创办了一家机器人企业,你可能会惊讶于这样的“深圳速度”:上午拿着一张自主设计的零部件图纸,下楼就能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好的加工件。这是深圳上市公司越疆科技分享的创业初期故事,也是十年来深圳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始终保持的“创新速度”。当前,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生产力革命的重要

2025-04-07 06:24:00 智能快递柜在德国兴起

本报记者 刘 赫家中无人、快递丢失、送错地址……传统的“人找人”快递模式,时常给消费者带来烦恼。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德国的物流配送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智能快递柜受到越来越多德国民众的欢迎。德国头部物流企业敦豪集团目前在德国设有1.5万个智能快递柜,分布于超市、火车站、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