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94年,辛弃疾被朝廷罢官,回到了上饶的瓢泉。
这一决定,对他而言,无疑是政治生涯的沉重打击。但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效仿古人陶渊明,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种看似闲适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愁苦与不甘。
他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完全超脱于世外,因为他的心中还燃烧着未竟的理想之火,那份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壮志,如同烈火般炙烤着他的心灵。
在这一时期,辛弃疾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词开篇便引用了《论语·述而》中的“甚矣吾衰矣”,孔子以此句感叹自己平复周公之道的理想难以实现,而辛弃疾则借此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此时辛弃疾已经59岁,已经被投闲置散已有七年,人生也已经快走到了尽头了。
他感叹自己年岁已高,交游零落,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如今已各奔东西,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词,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辛弃疾内心的无奈与苍凉。
他那满头的白发,仿佛是时间无情的见证,记录着他一生的坎坷与艰辛。
而“一笑”之间,却包含了多少对世事的看透与淡然。
他笑,是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命运;
他笑,也是因为他明白,即使前路再艰难,也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问何物、能令公喜?”这句词,仿佛是辛弃疾在自问自答,他在寻找能够让自己真正快乐起来的东西。
然而,他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里,辛弃疾以青山自喻,表达了自己孤高自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他看青山多妩媚,是因为青山有着他所向往的宁静与自由;而他料想青山看他也应如是,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情与品格能够得到自然的认可与赞赏。
这种自恋与潇洒的背后,隐藏的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坚持。
这句千古名句,让我们看到辛弃疾的自恋,潇洒,与落寞,也成为现在情侣用来表白的金句。
“情与貌,略相似。”这句词进一步强调了辛弃疾与青山之间的情感共鸣。
他将自己与青山相提并论,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外貌特征(即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情怀与追求。
这种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体现了辛弃疾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在这几句词中,辛弃疾借陶渊明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他想象着陶渊明在写《停云》时的心境与状态,并以此来抒发自己当前的感受与情怀。
他喝着酒,搔着头,在东窗之下吟诗作对,这种闲适与自在的生活状态虽然让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但内心的那份不甘与遗憾却始终无法抹去。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这里辛弃疾再次以讽刺的笔触批判了那些只知追求名利而不解人生真谛的世人。
他认为那些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的江左名士们根本无法理解真正的人生乐趣与哲理所在;而只有像他这样经历过风雨沧桑、饱尝人间冷暖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浊酒的妙处与人生的真谛所在。
“回首叫、云飞风起。”这句词展现了辛弃疾豪迈不羁的气概与超凡脱俗的胸襟。他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而当他仰天长啸时则仿佛能够召唤来风云变幻、天地动容的壮观景象。
这种气势磅礴、力压群雄的豪迈气概正是辛弃疾性格中最为鲜明的一面所在。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句词更是将辛弃疾的狂妄与自恋推向了极致境界。
他并不遗憾自己无法见到古代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们;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与成就并不逊色于他们任何一人;他真正遗憾的是那些古代英雄们无法亲眼见到他这样一个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天才人物出现于世!
这种自信与自负背后所蕴含的其实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极度肯定与追求以及对传统束缚的勇敢挑战与突破!
最后,“知我者,二三子”一句则道出了辛弃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之感以及他对知音难觅的深切感慨之情!
他深知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理解他、懂他并愿意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并不多;
而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则让他更加珍惜那些能够与他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战友们!